孙权早闻鲁肃之名,其与寻常酸腐文人迥异。
昔日袁术掌权时,闻鲁肃大名,欲邀其出任东城县长。然鲁肃鄙夷袁术之行事做派,闻得消息,竟率百余人毅然南迁,奔赴居巢投奔周瑜。袁术闻鲁肃迁居,急来阻拦。鲁肃令队伍中老弱先行,亲率精悍青年断后。与追兵对峙之际,鲁肃排开壮士,张弓搭箭,命人竖盾于地,遥射而去,箭透盾牌,追兵见状,皆为震慑。鲁肃终顺利抵达居巢,后与周瑜一同东渡长江,投奔孙策。孙策见之,甚为赏识。后鲁肃祖母辞世,其归东城治丧,遂未再返。
孙权近年广纳贤才,招贤令与招贤榜屡发,鲁肃仍未归来。
此中缘由,岂不昭然?
鲁肃对孙权心存疑虑。
孙权亦闻鲁肃曾欲北上,皆为周瑜劝阻。的确,周瑜曾引东汉大将马援 “当今之世,非但君择臣,臣亦择君” 之言告诫鲁肃,令其勿轻易投奔不熟知之人。周瑜屡向鲁肃担保,孙权乃大有作为之领袖,善纳雅言,广容贤才。
值黄猗生辰宴上,周瑜又向孙权力荐:“鲁子敬实具大才,可为辅佐之臣。主公宜多方网罗子敬此等贤才,以成大业,不可使其流落他方。”
彼时,后院女眷处传来消息,朱桓夫人已离席,亲往城中寻觅踪迹难觅之写书先生 “镇江老辕”。男宾席中,朱桓正与宾客饮酒赏舞,纵情欢笑,浑不在意:“吾家那口子,便是此等脾性,骑都尉与诸位勿怪。其独自出行,兴味索然,不久便归,哈哈。”
周瑜闻 “镇江老辕” 之名,不禁蹙眉。
孙权正聆听周瑜讲述鲁肃昔日干练聪慧之轶事,乱世之中能守护家园,安顿挚友,赞鲁肃为真真的丈夫豪杰不为过,听得正过瘾。
忽见周瑜皱眉之异状,只因为听了一个名号,孙权颇觉不寻常。熟知周瑜者,皆知其乃出了名的俊朗儒雅、气度宽宏之周郎。“公瑾缘何皱眉?与这镇江老辕可有嫌隙?” 孙权故意问询。
周瑜无奈相告:“嗨!此乃市井一寻常写书先生,文笔颇佳,所着故事颇得大姑娘小媳妇青睐。小乔极爱读其书,每有新书问世,必匆忙抢购。不知为何,此人近期久未出新,小乔竟为此牵肠挂肚,担忧其是否遇困或遭难?”
周瑜竟心生醋意。
为一唤作 “镇江老辕” 之写书先生而吃醋。
孙权闻之,不禁莞尔。他怎可告知周瑜,“镇江老辕” 并非男子,其真身乃他孙权之夫人袁绮绮!
“今日于骑都尉家,内宅夫人们相聚,定少不得谈及那‘镇江老辕’。竟令朱家夫人赌气去请,此写书先生,哼,当真本事不小。” 周瑜亦只敢于孙权面前发牢骚,断不敢阻拦娇妻小乔追捧 “镇江老辕”。
孙权明知周瑜言语中对镇江老辕之嘲讽之意,然心中甚为得意。他夫人以镇江老辕之名着书,备受读者追捧,竟使江东第一美男子周瑜亦生危机感,此足证袁夫人之非凡能耐。
孙权因饮酒微醺,兴致颇高。凑至周瑜耳畔,神秘低语:“‘镇江老辕’将出新书,一为孩童上学之事,一为女子与夫君初遇之景。”
此语一出,周瑜大为惊诧。
他今日全心全意为孙权举荐贤才,孙权却似对一不见真容之写书先生 “镇江老辕” 知之甚详,此前竟从未相告。
“主公何以知晓此‘镇江老辕’?”
如何能言?
不可说。
孙权笑得颇有城府的欠扁模样,他可不敢把娇妻的马甲揭了,只在周瑜面前佯装洞悉天下诸事,连一隐匿之写书先生“镇江老辕”亦了若指掌。
“镇江老辕之下一册书名为《稚子上学记》,再下一册乃《我与夫君初相识》,公瑾切勿泄于他人。”
孙权竟为袁绮绮筹谋好书名,得意告知周瑜,似盼其归告小乔,以享小乔之倾慕,共度一个甜蜜深情的火热深夜。
于是,周瑜真为孙权所惊。
天!
主公不愧为主公,果真非凡,不愧是孙策昔日亲择之继任者,于举贤纳才之际尽显慧眼卓识,于诸事筹划之间亦能运策如神,面面俱到。
孙权与周瑜相谈正欢,内室之中孙尚香却已心焦难捺。
孙尚香邀大乔、小乔、徐妙然欲辞行而去,然终是挂怀袁绮绮,遂道:“罢了,你今日像菩萨一样端坐许久,亦当稍解劳顿,寻些逸乐才是。”
在孙尚香之极力撺掇与引领下,众人离了黄家,径往城中游赏街景。
彼时孙权治下,京口安宁康泰,物阜民丰,街巷之间行人熙攘,热闹非常。诸女皆着绮罗华服,仅携数名侍从相随,孙尚香与徐妙然身佩利刃,然其行止仍似寻常人家女子般洒脱自在,嬉游无拘。袁绮绮久未亲睹此等市井繁华盛象,心内自是欢愉不尽。孙尚香则引众人穿梭于诸般摊位之间,时而停步把玩精巧饰品,时而驻足品咂特色小吃,欢声笑语,此起彼伏,众人皆沉醉其中,尽享此难得之自在逍遥时光。大乔依旧温婉和悦,浅笑吟吟,侧耳倾听众人追叙往昔趣事。小乔则似精灵临世,一颦一笑皆具超凡神韵,仿若天人之态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穿越三国:成为孙权的心尖宠请大家收藏:穿越三国:成为孙权的心尖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